紙料催化實驗室《攝影創作特輯》

每一次的催化總是充滿實驗性與驚喜,
很高興攝影師 liszt.foto 願意與鳳嬌分享他的紙張實驗成果,同時邀請各位一起細細品嘗「催化」的實驗過程吧!

 

實驗紙材|
無簾紋楮皮紙1號

攝影師的催化過程 ———

這件作品的影像,是以雷射印表機印刷。

「無簾紋楮皮紙」很薄,輸出店不太願意處理這樣的稿件,所以我是在家自己印。將裁切好的楮皮紙與 A4 紙用紙膠帶黏好(四個邊都要黏,而且兩張紙之間不能有空隙),接著一張一張送進雷射印表機,透過這樣的方式,碳粉可以留在「無簾紋楮皮紙」上。拆掉紙膠帶後,會對紙張邊緣加工模擬紙耳。用沾水後的水彩筆把邊緣沾濕後,用手慢慢去撕掉沾濕的部分,就可以做出模擬的紙耳。

「無簾紋楮皮紙」的強韌,我認為直接手撕是最有感的。從慢慢撕開的過程,會看到緊密的長纖維,這樣的構造,讓輕薄的紙張有了很強的韌性。所以從印表機輸出後依舊完整,沒有破損或者摺痕,雙面列印也沒有問題。經過許多人翻閱後,都沒有損壞,反而是讓作品更有味道。

 

作品的概念包含「記憶」和「消逝」,我在選紙的時候刻意找了輕透的紙。

在「無簾紋楮皮紙」上,在翻閱過程中透光,讓影像處在一個曖昧、似有似無的狀態。紙很透,數張影像放一起視覺上看起來像在疊圖,不過這也是可以利用的點,透過適當的編排可以製造記憶的錯置。肉眼可見的長纖維也起了意外的作用,像是在奇異空間裡光照下的灰塵,或者是雲,或者是霧,製造不確定性。第一次用,針對紙張的特性玩了一番,不過我認為它還有許多的實驗空間,下個作品,我想我還是會用它進行創作。

 

創作者|List.foto
Liszt,暫居台北,在工程師與影像創作者的身份間游走。攝影創作以自我探索為主,近期嘗試透過影像治療他人,也治癒自己。
更多關於創作者

在「無簾紋楮皮紙」上,在翻閱過程中透光,讓影像處在一個曖昧、似有似無的狀態。

 

 

 

肉眼可見的長纖維也起了意外的作用,像是在奇異空間裡光照下的灰塵,或者是雲,或者是霧,製造不確定性。